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1页(第1页)

电子文件总归不如纸质文件清楚,给人感觉也没有纸质的直观,但好在画面并不细腻,还真如同那个小张所说的,只是一堆乱线,但这乱线却让官鸿泽产生了一种非常奇怪的感觉,这并不是乱涂乱画而成的……他看了几张,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却又一直被吸引着继续探索,这种心情真是前所未有。他回头想问崇山,却见自己的老师也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神色凝重。官鸿泽问:&ldo;老师,你觉这是什么?&rdo;崇山:&ldo;虽然笔触有点稚嫩,但这应该是流风回雪线……&rdo;官鸿泽:&ldo;流风回雪线?&rdo;&ldo;你知道,线是构造艺术中最最基本的元素,&rdo;崇山道,&ldo;我们一般通过分析线来了解作品内在律动,所有人学习画画也都是从线开始入手,像是描图、速写、素描等等,但流风回雪线则是最复杂、最难驾驭的一种绘画方式。&rdo;官鸿泽:&ldo;怎么说?&rdo;崇山:&ldo;这要从咱们国家的国画说起,国画中有&lso;六法&rso;,如&lso;气韵生动&rso;、&lso;骨法用笔&rso;、&lso;应物象形&rso;等,其中的&lso;骨法用笔&rso;就是一种描线法,大意是指笔力表现刚直的性格,此外还有&lso;笔断气连&rso;、&lso;行云流水&rso;等构成国画&lso;十八描&rso;的描线手法,这些都是相当高超的工笔线描手段。我们中国书画不分家,有人说中国的书法也是描线,反之,国画也可以说是&lso;写&rso;出来的,没有一定书法基础是画不好国画的。&rdo;&ldo;……而流风回雪线,则是骨法用笔与十八描的结合,性格决定笔力起伏回转,笔力形成作画风格,就如&lso;流风回雪&rso;本意,下笔如流风般自由飘渺,带起雪雾氤氲浑然天成!&rdo;官鸿泽听了不由心神激荡,可眼前的这几幅画……&ldo;这些也是流风回雪线吗?为什么我感觉不出你所描述的那种特殊美感?&rdo;官鸿泽问&ldo;没错,这正是矛盾的地方,这幅画上的线生涩僵硬,就像是一个新手所作,但他运线的意图和走向确实是流风回雪线,否则也不能吸引我们俩看那么久了。&rdo;&ldo;……是不是有人模仿而画的呢?&rdo;&ldo;模仿不了,如果谁都能模仿,这种画法就不会被捧得那么高了。何况我刚才不是说了&lso;骨法&rso;吗,缺少了这一点,就只是&lso;十八描&rso;。每一个人根据其性格,都能画出独一无二的流风回雪线。&rdo;&ldo;这么说来,这个人很厉害?&rdo;官鸿泽指着屏幕。&ldo;还不能定论,因为这只是线而已,要让线构成画面才算厉害。&rdo;&ldo;等等,&rdo;官鸿泽道,&ldo;难怪我怎么看都觉得这些画只是局部……&rdo;崇山让官鸿泽一提点,瞬间领悟,他把几张画通通打印出来,铺在桌上开始排,很快,其中几张画就被拼了起来。官鸿泽:&ldo;这是一张图被分成几部分发过来的吗?&rdo;&ldo;不是,每一张都是单独画的,你仔细观察每一幅画的边缘就能看出来……咦,只有九张?&rdo;&ldo;嗯,看起来全貌的一半都不到。&rdo;&ldo;不过,基本上能推断出来,是一幅肖像画。&rdo;铺在桌面上的九幅画堪堪能拼出半张脸,但由于眼睛部分的缺失,让人读不出人物的神态。作者有话要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ldo;点线面&rdo;,能在百度图片看到类似叶禹凡画的画。&ldo;国画六法&rdo;和&ldo;十八描&rdo;百度也有,但不用搜&ldo;流风回雪线&rdo;了,这是&ldo;功夫&rdo;,类似&ldo;降龙十八掌&rdo;,都是作者编出来的,别太认真,小说逻辑上没大错误就行。】‐‐‐‐看有读者说跳过了副cp,导致现在对出现的人物非常陌生,说明一下,这不是单纯讲述感情的故事,而是一个有关艺术家的故事(题目很大,但艺术家里很多gay你懂的),其中纠葛贯穿三代,人物线多达四五条,背景也不会局限在一个小城市,所以请读者不要简单站队或跳着阅读,每一章出现的人物都对下文情节发展有影响,不是随随便便的路人甲,跳读可能会导致看不懂,有&ldo;情节发展太慢&rdo;的想法是正常的,建议养一周看一次会好一点,但也希望大家能多多留评。开文后一直在想自己是不是脑子进水了才写这么复杂的网文,读者读着肯定也不轻松,但我想在自己尚有冲劲之时写些有实际意义的耽美小说,之后我会做一个人物关系表以供理解,希望大家阅读愉快。

www.xqifzw.com 小七小说网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