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节(第1页)

然而不同于蔡思瑾这边的风光得意,其他地方的改革虽然也在进行着,但是进度缓慢、推进艰难、而且确实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别的不提,就单单说一下张思晨、谢存正、谢存元这三个与蔡思瑾一同在谢正卿家书房之中开过小会的人吧。

张思晨属于那种天才型选手,人精中的人精,与他师傅谢正卿真真一个模子印出来似的。他们二人不缺才学、不缺心计手段、更不缺隐忍和耐心,别看张思晨才小小年纪就身居高位,但是一点儿都不张狂、非常的清楚自己的斤两,也非常的谨慎。

初到江南省的时候,他虽然被人打听出来了好绝色美女,有不少扬州瘦马送到他的府邸之中。但是在不清楚江南官场的虚实之前,他装得很正经,全部都婉言谢绝了,一个美女没有收、一两银子也没有贪。这些举动还把他妻子缪姝彤高兴了个半死,真真觉得自家老爷外放一趟就转性了,可得好好烧香谢谢菩萨!

然后,张思晨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按兵不动,私底下调查江南官场的情况、土地的情况、世家的情况。虽然他没有沈子安这样的师兄帮助,但是他有谢正卿这个师傅啊!所以他自己出力不少,获得的帮助也不少,三个月的时间足以让他将这些事情都摸清楚了。

而且他一点儿都不心急,做事情都是稳扎稳打的,一点儿都不受外物影响。

时下官员们都会收到一份《邸报》,上面会刊登一些各个地方官员任免、改革情况等等重要信息,张思晨早就看到蔡思瑾在应天府推动新政改革很顺利、也大受表彰了。但是他只是微微一笑,为自己这个瑾师兄高兴,却并没有调整自己的计划,并未在时机不成熟之际换乱动手。

因为张思晨深知自己所在的江南省乃是一个盘根错节之地。这里既是大晏朝的粮仓,自然有着大晏朝最多的良田,是大晏朝既得利益者最多之地,也是最难推行《赋税法》的地方。这些手里有粮的世家大族能量巨大,自己若是不准备周全慌忙动手的话,说不得会导致改革明面上好似成功了,实际上却是失败的结局,虽然于师傅谢正卿的改革无损大局,但是与他张思晨自己的仕途上却全无好处。

张思晨深知自家师傅将自己四人放在这样重要的位置上,也未尝没有存了让自己四人暗暗比较的意思。自己虽然是师傅的弟子,但是与师傅并无亲缘关系,若是不能在能力上特别突出、远远超过师傅的两个儿子,恐怕师傅日后不会绝不会推荐自己入额接替他首辅的位置的。

所以,张思晨对自己的要求颇高,他此番不仅想要在江南打个胜仗,还要获得全胜,赢得漂亮才能行。他不仅仅着眼于推行谢正卿的新政改革,还要在此番改革过程之中树立起他张思晨的名号,让别人不敢小觑他。

当然,张思晨不得不承认蔡思瑾做得很好,短时间内就可以在应天府推行改革,还这么成功,但是他却清楚地知道自己可以比蔡思瑾做得更好。

因为蔡思瑾这样容易地将改革推行下去,虽然让国家收到了赋税,但是却并未让盘踞应天府的世家大族于根本上受到打击,若是日后换一个官员,他们说不得又会慢慢阳奉阴违隐匿土地。蔡思瑾这样的手段太过于温和了,不是张思晨想要看到的结果,他想做得更多,而且也相信自己能比蔡思瑾做得更好。

第93章全面改革

然而其他人却没有张思晨这样的定力,比如说被任命为从三品海西省布政使的谢正卿的嫡长子谢存正。

谢存正虽然年纪已经三十多了,但是这个年纪上就能做到从三品这样高位的官员也是凤毛麟角了,他对自己的才能自信且自负,十分为自己的能力、才学和家世自傲。在他初到海西省的时候,就被海西省很多世家大族的糖衣炮弹所击中了,被人奉承得找不着北,简直丑态百出,成了海西省的笑柄了。

便是不在官场的粤秀书院山长的眉山先生都听说过谢存正的一些不光彩的事迹,恐怕其他人口中的传言更加露骨而恶毒。

在收到蔡思瑾寄过来的书信之后,眉山先生松了口气,为自己弟子能够顺利推行新政改革而高兴。对于是否要到应天府拜会许相,眉山先生是认真思索过的,他想起自己年轻时候与许相的相交,忍不住叹了口气。现下许相已经年过八十了,不知道还有多少寿数,既然他老人家想要与自己一会,自己自当前往才是。

而且眉山先生虽然不入官场、不玩心计手段,但是不代表他不聪明、看不出来什么。他对海西省的改革前景十分的不看好,同时也知道谢正卿推行改革的决心有多大,觉得海西省日后必有大的动荡,此时找个理由离开海西省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于是,眉山先生在粤秀书院将师生都召集起来,称他家中有事需要离开粤秀书院半年,这半年里学生们可以在学校里面闭门念书,也可以回乡去闭门念书,等到半年之后再回来。但是有一条,要将粤秀书院的大门封起来,等闲外人不能进入书院,留在书院里自学的学生也不能外出惹事。

能到粤秀书院求学的学生,要么家中富足、要么就是聪明绝顶、惊才绝艳之辈,他们自然知道最近海西省的情况不明,现下连山长眉山先生都要远离书院去避一避,识趣的学生们也自是回家自学了,免得遇到祸事被殃及池鱼。

只是自然也有那么几个愣头青不明情况,还要留在书院里面自学,留守书院的先生们也不好说破,自然是对他们多有照应。幸而这样的学生一般来说都是比较乖觉的,自然会听从沈山长和留守的先生们的吩咐,在粤秀书院内闭门不出,绝不惹事。

果然,沈眉山将粤秀书院的学生疏散、带着自己的妻子踏上背上的船不久,谢存正就看到了朝廷关于表彰蔡思瑾在应天府推行改革得力的《邸报》。

当初在谢正卿书房之中开小会的人只有四个,谢存正也知道其他地方推行起改革来还算容易,只有自己四人啃的是硬骨头,所以看到《邸报》中表彰别处的新政改革如何推行得好一点儿都不会着急,因为那些地方都比他所在的海西省容易推行改革嘛!

可是关于蔡思瑾和应天府的这份《邸报》出来之后,谢存正的心就有些慌了。虽然他志大才疏、好大喜功,但是心眼并不少,他自然也敏锐地察觉了谢正卿对他们四人赋予重任其中的考教之意,自己作为谢正卿的嫡长子,怎能落于人后呢?

于是他前期先是被人用糖衣炮弹糊弄,没有能摸清楚海西省的真实情况,后期又因为蔡思瑾的成功而心慌意乱,仓促地推行改革,自然是弄得整个海西省乌烟瘴气、一片混乱、民怨沸腾。这样一来,海西省的改革自然是推行不下去,效果也不好,把谢存正急得团团转。

恰在此时,他又看到了另外一份《邸报》,说的是他的庶弟谢存元在安庆省济元府推行改革的事情。

谢存元到了安庆省济元府任知府之后,自然也被人各种奉承收买。但是他乃是庶子出身,在谢府成长过程之中受过不知多少刁难或者捧杀,还能走到如今这样的地步,自然也不是容易被蒙蔽的人,对那些计策自然也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而且他在深入调查之后敏锐地发现了当地大世家吴家绝不可能成为他改革的助力,只会是阻力的时候,也十分的杀伐果断,立即就与当地的将军联手,将吴家杀个片甲不留、血流成河。

谢存元这样的做法简直让当地的其他世家闻风丧胆,得了“杀神”“煞星”等等好多不雅的名号,他的名字在济元府甚至比妖怪还要能止小儿夜啼。但是谢存元对此浑然不惧,眉头都不皱一下。他要的是父亲的新政改革能够顺利推行下去,要的是世家毒瘤能够被连根铲除,其余的一切他都不放在眼里。

甚至是在让整个吴家都覆灭之后,谢存元看到了《邸报》,知晓了蔡思瑾在应天府如此平和地推进改革,也并未面露异色。谢存元甚至每个地方的情况不一样,每个人的做法也不一样,蔡思瑾的方法适合应天府,却不会适合济元府。至于他自己的方法是否适合应天府,他也并未多想,因为他并未去过应天府,并不知道当地情况。

现下从《邸报》上看,蔡思瑾在应天府推行新政改革挺顺利的,那就挺好。谢存元完全不在乎过程是什么,他只看重结果。

但是谢存正这个他嫡亲的哥哥却没有他这么强的定力。蔡思瑾的事情让谢存正心中一慌,在没有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就慌忙在海西省推行改革,弄得改革推行不下去。待到听说了谢存元在安庆省济元府将吴家杀个片甲不留、顺利推行新政改革之后,他又慌得一匹,匆忙联系了海西省的将军,在海西省也找了一些小刺头开刀。

www.xqifzw.com 小七小说网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