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页(第1页)

  还能站起来吗?慈禧站不起来了,只是连声说着:“快调李鸿章回京!”她还是拿不准主意。

  ?第六十五章 夜眠难安

  接慈禧的电文,对这位中堂李大人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了,只是这饭越来越难吃,不是催问刺杀康有为的行动,就是追问康有为的祖坟何时刨。尽管李鸿章以重臣自居,牢牢顶住,毕竟还是被压得透不过气来,何况京中的王公大臣借义和团的浪潮提出“诛三凶”之说,三凶中的第一凶就是“勾结洋夷”的他。

  今天这份电文却使他的压力减轻,疑云尽逝。是“电传谕旨”,是“迅来京”。尽管调他回京,究竟肩负何等重任没有提及,但那殷切倚重之情已是溢于言表,使他激动得双手抖颤,老泪纵横了,于是亲手复一电文:“立刻遵旨北上”并缀上“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字句,决心迎乱而上。

  但李鸿章万没想到,他迅碾碎他的决心,并未成行!他儿子李经述又飞来电文,说端王曾经带着他养的一伙义和团闯入大内,欲杀光绪未果!说刚毅的家门大开,挂起神虎营大旗!说朝廷已决定“联拳灭洋”,有勒令各国公使离京之议!有几位大臣持反对之谏,竟被立即斩之事!李鸿章倒抽几口凉气,重又亲手写下电文,都是直接写给慈禧的,竟是一日一夜之间连上五份奏电,有“非清内匪,事无转机”;有“迅保住使馆与洋人,徐图挽回,否则大局不堪设想”;有“洋夷如合力进击,亡国危机迫在眉睫”…

  五份奏电飞出去了,却不见慈禧一份复电飞回来。回来的,竟是电传的光绪诏书。李鸿章急忙打开诏书,惊得他两眼圆睁,竟是向各国宣战的诏书。气得他大声喊叫起来:“荒唐荒唐!愚蠢愚蠢!”

  他立即召集要员和幕僚,当众宣读了这份诏书,满脸冰霜地下了断语:“你们都知道,皇上被软禁在中南海的瀛台里,他怎么能下诏书呢?再说以中国之贫与弱,和一个国家宣战已是力所不及,怎么能和这么多国家宣战,皇上能做这样悖谬的决策吗?分明是伪诏,是‘群小把持’,一些吃香灰吃昏了头的人做的手脚!我李鸿章不听伪诏!”然后做出他的部署:“立即向两广地区的地方官员传达保境安民的指示,我们这里一切照常,既不宣战,也不灭洋!”然后又伸出手去,把那份诏书在烛火中烧成灰烬。

  尔后,他急步来到书案前面,向他的部下、他的洋务运动的助手盛宣怀出一电,代他内向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山东巡抚袁世凯通风;外向英、美驻沪领事馆领事透气,联合起来搞个东南互保,把他在两广部署的保境安民的举措推而广之。

  只两天之隔,盛宣怀就把透气的事透好,英美两国驻沪领事都做出了同意的回话,盛宣怀连忙向李鸿章报捷,并提出建议,要他赶快进北京,“仍遵前旨,迅起程”;又两天之隔,那三位各据一方的汉臣,既然知道是李鸿章的授意,又得到英美两国的支持,自然都愿意在互保中守住各自的地盘和官位。盛宣怀再次向李鸿章报捷,并再次提出建议,还是要他赶快进京,“以清君侧,护两宫为要义”。

  李鸿章读过前后两份电文,又是高兴又是担心,高兴的是果然半壁江山保住了;担心的是这样一来,四位汉臣联在一起,实际上是在和清王朝分庭抗礼了,那女人带着一伙吃香灰吃昏了头的人在向各国宣战,把公使馆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们这东南地带却依旧和洋商握手言欢,南国与北局如此不同,这不是把已被蚕食的中国自行劈成两半,给列强以可乘之机了吗?

  ?第六十六章 揭开老底

  李鸿章的担心迅便见分晓,列强借北方的“联拳灭洋”与南方的“东南互保”,伸出了阴谋的黑手。

  出入总督衙门如履平川的刘学询,今天一早就钻了进来。和往日不同的是,他浑身冒火,见了李鸿章纳头便拜:“李大人慧眼别具,识出伪诏,佩服佩服!李大人敢作敢当,以‘东南互保’守住半壁江山,佩服佩服!”李鸿章暗吃一惊,他亲拟电稿,连幕僚都瞒过的事情怎么他却摸个底儿透!赶忙笑了说:“你知道了就好。我本来要通过你传出去。”倒是刘学询暗吃一惊了,只有纳头便拜:“我第一次叩见李大人,就曾表达了‘我两只船不能一起站’,只是下一句话没有说,其实我已经站在英夷这只船上了。广州与香港近如唇舌啊!我还有话瞒过李大人,我以钦差商务大臣的官衔东渡日本,几次未能得手,不是我办事不力,而是英夷香港总督指示不得刺杀康逆,以便内忧外患使中国无法图强。”李鸿章如梦方醒,倒是他枉费心机了,只好追问一句:“香港总督又打得是什么算盘?‘东南互保’英国政府已经表示支持。”刘学询三次纳头便拜:“那‘东南互保’不过是英夷的小算盘,他们还有大算盘呢。只是这大算盘小的不敢轻易开口。”李鸿章心里有数,英夷必是以香港为据点,向两广伸手。只好装做并不明白地说:“你不过做个传声筒,把香港总督的话带给我,有什么不敢开口的?照直说嘛!”刘学询成了磕头虫,四次纳头便拜:“他说以中堂李大人的声望与见识,何必还在那满族女人的脚底下低头俯,为她背黑锅、为她守残局呢?驱满复汉,成立南中国,也称帝封王嘛!”

www.xqifzw.com 小七小说网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