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页(第1页)

  一阵沉默,一阵冷对。奕言斤朝李鸿章端起盖碗,这茶可是到了该喝的时候了,品过两口之后,奕言斤倾吐心声:“俗话说得好,‘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你我都不过是一段历史上的过客罢了。但过客与过客不同,毕竟你我贵为朝廷上的重臣。他停下来嘘了口气。见李鸿章并无反应,他就又说:”这话也就是你我在这里说,生不逢时啊!大清王朝传到今天,实际上已是红日西落,只剩晚霞半天了。“但我也有一念,这就是上要对得起列祖列宗,下要对得起黎民百姓,我不支撑谁来支撑?偏偏事与愿违,闲居十年,已不是人家看得重的人了。”他又停下来嘘了口气。见李鸿章仍无反应,只得捅开了问:“你是大大忠臣,刚刚还说只要朝廷得安,你是义无反顾,怎么还要瞻前顾后?”

  被恭亲王问住,李鸿章只能闯这一关!

  ?第三十二章 别具匠心

  揣着倾心吐肺的夜话,李鸿章沐浴着阳光,满腔热忱地走进紫禁城。

  走不多远,荣禄迎了上来说:“皇上今日召见,不知李大人已经有底了吗?”李鸿章瞄着他那奸样,自然要揣着明白装糊涂:“我是待罪之臣,哪里有底!”荣禄在通风报信:“倭夷已有和意,李大人将要东渡扶桑,挽狂澜于既倒,扶宗社于临危,功莫大焉。荣禄愿为效力,免去你的后顾之忧。”李鸿章自然听出弦外之意,忙说:“多谢关照。我的后顾之忧确实不少。”然后匆忙走开。

  走不多远,他又遇上翁同龢。翁同龢极力摆出前嫌尽弃的神色,抢先双手抱拳:“少荃兄,往事不堪回,在这山河破碎之际,全让它一风吹散吧。如今为了宗社之危,你势必要去做那蒙羞受辱之事,奈何奈何!翁某不能当面与你分羞辱,惟有背后为你解操劳了。不知你这总督衙门里还有多少应了未了之事?”李鸿章心里又是一动,怎么翁同龢也要坐镇北洋!忙说:“多谢关照,我这需要操劳的事的确不少。”然后匆忙走开。

  乾清宫里今天不比寻常,历来都是群臣鹄立,等候皇上驾到。今天却是光绪早已端坐在黄色的宝座上,和群臣一起恭候李鸿章进殿了。光绪待李鸿章大礼参拜之后,急忙朝自己的手掌心望去,随后声音朗朗:“朕看到你的谢罪奏折,所言甚是。只有低头谋和,再力图振作,变法维了。倭夷既然指名道姓要你出面,你就出面吧。千重万重,保住宗社为重。”随后向左望来,醇亲王亲手捧着被摘去的三眼花翎和黄马褂还给李鸿章;又向右睃去,端王亲手打开敕书,大声念道:“特授文华大学士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一等肃毅伯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与日本国所派全权大臣会同商议,便宜行事,订立和约和条款,予以署名画押之全权。”

  李鸿章接过敕书,谢过皇恩,出誓言:“只要保住宗社,稳住大局,臣当不避怨谤,竭力以图之。还请皇上格外赐示。”光绪无示可赐,只是瞪圆了眼睛盯问:“这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由谁代理?”李鸿章瞄着同样瞪圆了眼睛的醇亲王和端王,既不提帝党翁同龢也不提后党荣禄,而是提的云贵总督王文诏,说:“他人生地不熟的正好别具匠心。”其实别具匠心的还是他,他可以借王文诏左右逢源,也可以就此保住这个他绝对不肯丢弃的位置了。

  ?第三十三章 第一次会谈

  初春三月,两艘飘着德国旗而又悬着大清王朝龙旗的商船,正尾衔接地破浪前进,东渡扶桑。

  李鸿章此刻正坐在一张垫高了的大椅上侃侃而谈,既是训话也是抒怀:“……我在奏折上写过,也在言谈中说过,我们面临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洋夷技艺高明,奈何奈何?但又不能不应付……我们这次跨出国门,实在是万般无奈,不得已之举啊!有什么办法,国家衰败到这步田地,打不过就只能求和;求和就只能割地,赔款,开埠通商,这当然是朝野哗然的大事;虽然朝野哗然却也要有人来做,有人做了不成,指名道姓要我来做,鬼使神差,奈何奈何……人生天地之间,总要做些事情,如果这事做了,求得喘息的机会,再图振作,那就算是对得起朝廷,对得起国家;只要对得起朝廷,对得起国家,那就不必在‘人言可畏’的这句话上抖抖颤颤……有两句古话说得好,‘行止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我想我们的存心自有人知的,这一代人不知,后几代人会知的……冤枉在所难免,人生一世要经受得住冤枉。要说冤枉,丁汝昌算得上一大冤枉了。他坚守到最后,下令沉船,何以还说投降?既然投降为什么还要下令沉船?既然投降为什么还要服毒自尽?是自尽在前还是投降在前?清谈误国啊!腐败误国啊!”话飞出口了,李鸿章不是痛心疾而是脸色怔,堂堂忠君报国之士怎么走板了呢!快快锁住舌头,哑住声音。

  李鸿章的航船到达日本马关了,这里是议定的谈判地点。

  就在这天下午,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在春帆楼见面了。双方互相行礼,互换敕书之后,李鸿章就令参赞罗丰禄宣读一份停战书,说两国水6各军应在即日起一律停战,以便坐下来协商和约条款。

  怎么能停战呢,日本正在向澎湖群岛进攻,还准备把台湾捞到手呢,只得接过备忘录,躲躲闪闪地提出一问:“贵大臣不远千里而来,诚心诚意缔结和约的有?”李鸿章答得铁硬:“我大清王朝若无诚心何必派我来?我若无诚意又何必来?贵相应该明白我是冒着怨言与唾弃而来。”伊藤博文反而更不明白了:“贵大臣失地丧师,何以不思仇恨反具诚心?”李鸿章答得响亮:“黄海大战,你们虽然略占上风,但我们打得也不算太弱,这就说明无论日本人还是中国人,都是可以驾御西洋海军的,亚洲人不亚于欧洲人的!这是一大战果。这次战争对中国人的大打击,有长夜迷梦忽然惊醒之感。中国人会奋图强的!大清王朝会变法维的!这是又一大战果。但愿还有第三战果,这就是两国结盟,共同促进。”伊藤博文紧眨眼皮,李鸿章果然有一套!赶忙又提一问:“不知贵国又将如何奋图强,变法维?”李鸿章反问一句:“这倒要请教你们走在前面一步的了。”伊藤博文回得直截了当:“贵国必须将明于西学的年轻人重用,将拘于成法的老年人换下,转机必然大大的有。”李鸿章不接这话茬,只是重提一问:“我们何时停战?一切都要从停战开始。”伊藤博文无法躲闪了:“我们明天口头或书面答复贵大臣。”

www.xqifzw.com 小七小说网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