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章 上课啦(第1页)

袁老师让同学们放下书看黑板。他执起课桌上一根长长的白木教棍指向黑板。教棍是呈标准的立体几何中的圆锥体,只是侧线非常长,圆锥体的底面的那头被他捉着,锥点遥遥的点在宽阔的黑板上。戚小冰现他不执棍的另一只手并不象别的老师那样还拿着书,而是自然垂着,更独特的是(她不由张大了嘴)——别的老师只有睁着眼睛才能讲课,而这位物理老师却是闭着眼睛的!同时这个现象无线电波一样已迅无声的滑过每个人的眼睛,教室里的每一双睁着的眼睛都象哥伦布现新大6一样惊讶的睁大了,嘴巴都不由张大却连声都不敢出。教室里很静,只有老师的低弱的声音和锥点轻轻点在黑板上的极轻的碰撞声,有轻微的热风从窗外悄悄吹拂进来。

物理老师的嗓音不大,低沉而虚弱,却每一个学生都听得出来他在极力的把声音提高,以让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听到,而坐在前排的学生都已深深感到他内心极其疲竭。每个学生脸上都流露出“不忍听、不忍看”的同情表情。尽管物理老师是闭着眼睛在讲课,但他的吐字与教棍点到之处却惊人的一致,甚至毫无差厘。下面的学生又霎时被这个新的现又一次震惊得目瞪口呆。

戚小冰听见她后排的那个叫方志的男生用极小的声音在后面说“高!这老师的点穴功夫可真厉害。”后面半天没声音,过了一会儿才听一个声音悄声应道“惟其熟耳。”

刘小红听见,竟抿着嘴笑得“咯咯……”前排的吴彩云回头莫名地看了她一眼,她赶紧闭上嘴,可肩头却还在笑得抖动。戚小冰低头看着眼前的书,竟觉有一种涩涩的苦味。

老师的教棍已渐渐指向第二版第12点概要“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他仍是闭着眼睛,缕缕轻风从开着的教室门外吹进来,吹散了一些他额上的乱,可他的眼睛仍是紧闭着的。戚小冰突然觉得他就是一个“高枕石头眠,寒尽不知年”的隐士,可那种辛酸却又让人更觉得他又象位“夜深微雨醉初醒,旧事凄凉不可听”的败落失意之人。

下了课,所有的学生目送着袁老师慢慢走出教室,拐进楼梯再看不见时才瞬间都松懈下来,有的长长出了一口气。

方志在后面拿出一个照相机正歪着头不断调焦距,嘴里正吃着刘小红给的白色泡泡糖,显然他早已吃了一节课,白色的糖泡在他嘴里起起伏伏,不断出破裂的声音。

他的同桌一只手撑着脑袋,两只眼睛审视着同桌:“麻雀,不是傻瓜的?”

“不是”方志又吹出一个大大的泡泡,一说话,泡泡立刻破灭,他又鼓起来说“傻瓜有什么意思?这是我表哥红星照相馆的照相机,几干元钱呢,你看这是调焦、这是调光圈,可惜我玩的不精,玩的好,照出的相片清晰度特别高,比普通傻瓜的照出来的效果强得不是事儿。”

林锐道“喂,麻雀,我家还有过年未用的一卷胶卷,什么时候我们出去玩,用了它。”

杨梅听见,大声说“林锐,胶卷有保质期的,要放在冰箱里可用期保持更长时间,我哥说的。”

这边的刘小红听见,咯咯笑着插嘴道“杨梅,你哥说啥都是对的。”

没想到后面的男生点点头,说“嗯,胶卷保存要低温干燥,还要避光。冰箱是比较好,但冰箱的湿度又太大,所以放在冰箱里的胶卷还要尽可能密封好,我是将胶卷放在塑料袋系紧后放在冰箱里的。

杨梅听了,说“怎么样?小红红,又跟俺学了一招吧?”

刘小红“扑哧”咯咯一笑,说“你只知道放在冰箱,却不知道为什么,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还好为人师。”

杨梅说“呿,我只知其一,也比你多一一呢,也能是你的老师。”

刘小红说“说不出道理,还能称为老师?你为什么不脸红一下呢?”

看来两人是长期打嘴官司的,旁人就听得热闹。戚小冰夹在中间听得头晕。

最后一节课是地理课。地理老师一身西装革履,带着一副金边眼镜,茶色镜片,总让人感觉他的文质彬彬是伪装出来的,年轻潇洒的外表怎么也掩盖不了他张扬浮燥的社会心。

等到下晚自习,戚小冰就约着和汪芳还有程红一起回家,路上的灯光闪烁变幻,很是轻松快乐。

接着老师们象走马灯一样进进出出,

戚小冰很喜欢这高中学习生活,虽然才没上多长时间,她现在已经很喜欢上高中的晚自习。初中晚自习那哪叫晚自习,到7点就下自习了,而这高中晚自习是两个自习,到晚上9点才能下课。她也尤喜欢老师不来的晚自习,那当然是地理晚自习,因为老师不来,教室里又是安安静静的,窗外夜的黑暗象一块厚厚的无尽的软软的海绵,镶嵌在教室里各个敞开的窗框里,只有温暖的几丝夜风才让人觉得窗外夜空的存在。

戚小冰静静地看着书,她喜欢这样人多却又闲适的气氛,静谧却又自在,年轻潇洒的地理老师经常不来。虽然开学没多长时间,可学生们就已习惯了他的自习缺席。用刘小红的话说,地理老师给人的感觉就是人在曹营心在汉,老师常说学生们上课心不在“肝”,地理老师给学生的就是这种感觉。但地理老师上的课还是讲得很好的,逢讲到关健的知识要点时会做重点提醒,并不时为后面的重点内容作铺垫,同时也会擒住下面的6o多双晶亮亮的眼睛,然后语重心长道“这些是高考必考点,大家都必须记下来”,可是——又转折“大家到高二分了文理科以后,再记也可以,当然记得多忘得也多,所以你们能记就记,尽量理解。”

“知识在于平时的积累,所以平时就要多记”——这又是历史老师说的,不能因为会忘记就不记?那肯定不行,记忆力有保鲜期,不怕忘记,就怕巩固,所有知识一定要平时就要多记,再多巩固加强,否则都留到高三怎么行?

可地理老师说反正现在记也是忘记,不如不记,到时用时再记,何需做无用功。可历史老师却说功夫在平时。

喜欢致那远去的青涩年华请大家收藏致那远去的青涩年华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www.xqifzw.com 小七小说网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