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章 奇袭泉儿湾上(第2页)

张崇义没来由感到一阵寒意,脑海里掠过最坏的可能。那就是父亲在做局,故意借助青奴大军,把各郡兵力调到黑鹰山口以北,给朝廷形成一种错觉,幽州北方在跟青奴死磕,主力大军陷入和青奴的苦战,朝廷恰恰可以趁此良机南北夹击,坚定朝廷兵的决心。

如果说以前是示弱于朝廷,此次莫非是故意造出弱势给朝廷看?可是父亲怎敢用三万精锐步骑和大哥张崇义去冒险吧?

这个念头在他心中一掠而过,他不断告诉自己,这不可能,这个局太过危险。

倘若青奴十二万大军一鼓作气把大哥张崇忠和三万精锐吞掉,对幽州兵力、民心军心必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打击。这样的大败仗,张家近三十年都没有遭遇过,也承受不起。

正在苦思冥想,令人瞠目结舌的军令终于到了!

镇北大将军命令涿郡郡守张崇义率领三千骑兵立即出动,另有部署于上谷郡北部蜂腰山口的三千骑兵,通通拨给张崇义节制,六千精骑昼夜兼程奔袭九百里外的泉儿湾草场,烧毁囤积的所有牧草和牛羊马匹。

这道命令实在是过于天马行空,不是去救援东北方的勒马河谷,而是偷袭更远的西北方泉儿湾草场,那是青奴南部最重要的草场之一,算是青奴的半个粮仓,据说冬天气候相对温暖,牧草储藏丰富,水源充足,畜养着上百万头牛羊马匹。

围魏救赵的计策的确妙绝,然而情报提到,泉儿湾草场常年驻扎着青奴大汗直辖的两万精骑,往西八十里还有左贤王部的八万大军遥相呼应,他们这六千骑兵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的。

尚修竹张微面面相觑,这道军令似乎逼得他们自蹈死地。幸好明确点将由张崇义带队,否则他们甚至怀疑镇北大将军是否故意借刀杀人铲除这支骑兵。

尽管满腹疑虑,但是张崇义还是慨然领命。他吩咐张微回去转告,郡中一应大小事务暂由三爷爷张平之署理,府中事务郦宛丘自能操持,无需担心。

此次是秘密奔袭,去向属于绝密,不能让任何人知晓,也就没必要托人转告。张崇义和尚修竹率领大军蜂拥而出,直奔上谷北部的蜂腰山口。

急行军一天一夜才抵达蜂腰山口,另外的三千精骑早已蓄势待,带队的骑兵司马名叫向烈,二十九岁,隶属辽东大营,以前在辽东与黑水汗帐作战,此次是第一次北上对抗青奴。

两支骑兵会师后,在蜂腰山口暂作休整,张崇义召集两队校尉以上军官,夤夜聚于帅帐议事。

十七岁的少年郡守,于民事政务或许有些生疏,但作为张家嫡子,自小混迹斥候营,行军打仗可是行家里手,精通骑兵战术,十几岁起就敢率领斥候伍深入草原,最远一次在青奴境内驰骋八百余里,距离左贤王部近在咫尺。

他将骑兵分为左右两路,尚修竹三千骑为左路骑兵,向烈三千骑为右路骑兵。这两位三十岁左右的骑兵司马初次相逢,当两人并肩而立时,所有人都哈哈大笑。

原来两人长相颇为酷似,都是身高体阔,面色黝黑,高鼻宽脸,连胡须都是一模一样的造型。

众人催促他们打完仗要赶紧回家问问,到底是谁的父母红杏出墙,说不定还能认个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亲兄弟。这番打趣下来,帐中的紧张气氛为之放松。

言归正传,张崇义让将官们各抒己见,畅谈行军路线和作战计划。

尚修竹和向烈都是张道冲亲手提拔的骁将,尚修竹前些年就认识张崇义,最近参加过他的婚礼,对张崇义丝毫不敢轻视。

但向烈是初次见到这位小公子,虽然听说过张崇义的斥候营履历,但对少年张崇义能否指挥数千兵马完成长途奔袭任务,心里有所保留,不肯先行表态。

尚修竹要在小将军面前抛砖引玉,就拿起指挥木棒,在行军图上指指点点,侃侃而谈:“从蜂腰山口突袭泉儿湾草场,有两条路可选。

第一条是沿着勒马河北岸行军,到虎儿滩突然折而向北,直扑泉儿湾,这条路较为平坦,路程最近,一路上水草丰茂,对战马补给有利,急行军大概六七天左右可以抵达目的地。

不便之处在于这条路可能遭遇小股牧民,容易泄露行踪,随时会遭到青奴小股骑兵的拦截袭扰。

第二条路就是走大雁山山麓,这条路较为隐蔽崎岖,但远了几百里,估计要多走三天路程,沿途缺乏水源。

两条路各有优劣,难以取舍。要抢度,就走勒马河畔。要隐蔽行踪,就走大雁山麓。”尚修竹分析完毕,放下指挥木棒,静静看向张崇义。

向烈还是默不作声,低头观察地图,时而点头时而摇头。他是次到青奴境内作战,地形还不太熟悉,不敢随便评头论足。

张崇义捡起木棒,在地图上戳戳点点,眉头紧紧拧起,郦宛丘要是看到自家相公愁成了小老头,估计都会心疼死。

帅帐里静谧肃穆,所有人都默默盯着少年将军张崇义。

www.xqifzw.com 小七小说网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