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5章 祸根(第2页)

“汉王殿下说的哪里的话,您对小女子有再造之恩,滴水之恩都要当涌泉相报,殿下如有召见,我自然无不遵从。”

“汉王殿下不过是一时跌宕,相信您一定会重回巅峰。”崔亮也宽慰朱林。

“你们能这么看我很高兴,今日叫你们确实是有一件事需要交给你们办。”

“为殿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宋月蓉表现的很积极。

“本王抄了孔家的田产之后,我的手中有五千六百多亩土地,这也不是一笔小数目。济南也有不少的流民,官府将他们全部收拢在一起,补全户籍让他们耕种。”

“给这五千六百亩土地一半用来种主粮,另一半用来种土豆,红薯,朝廷推行的一种新作物产量极高,需要有人带头耕种。”

“这是利用你们官府的威信进行办事。”

“因为农民有地之后一定会视若珍宝,如果让他们用一半的土地去种之前没有种过的作物,他们有可能不同意,所以就需要宋姑娘出手,两个月或三个月之后出手,便以每斤主粮一半的价钱将土豆和红薯全部收走。”

“让百姓知道这种粮食可以流通,可以像主粮一样食用,而且现如此之高的产量,还有粮商收购,这其中便有利可图,百姓们就会争相效仿,这是一种从众的心理和行为。”

“这时候还需要官府出手,将最后土豆和粮食的种植面积压缩到四成即可,切不可全部种植,而且官府需要组织一些人手培育这些植物的良种,优胜劣汰,保证作物产量。”

官府和商人通力合作,在朝廷的监督之下便可以造福万民。

通过商人促进一项产业的展,通过官府合理的规划产业的进行。这便是计划经济的雏形。

“我上面说的这些事情,请你们务必做到,记住,这不是在和你们商量。”

“可是…粮食是一方百姓的命脉,如果您说的这些东西没人耕种或者是耕种出来不能食用,或者是耕种之后产量极低,不能填饱百姓的肚子,那不糟糕?到时候饿殍遍野,这可如何是好?要知道,山东有三成的粮食被殿下送去了北伐大军之中。”

“崔大人,这件事情您不用担心,土豆和红薯这两种主粮已经验证,亩产可以达到三千斤甚至更多,是普通粮食产量的十倍,而且化肥推广可以增加一倍粮食产量。这些事情您做好之后一定会高升,相信我就好了。”

“既然殿下看中,下官一定不负殿下所托。”

崔亮和朱林的关系比较平淡,就是普通上下级的关系,不冷不热,但是人和人的关系会改变的。

朱林已经露出了想要提拔他的意思,宦海沉浮几十年,崔亮自然理解了朱林说这些话的用意,当即表示衷心。

没有哪个官员不想高升,汉王殿下的任务就是一块直通天庭和地府的敲门砖。

干的好的话一步登天,差事办的不好的话,便会被打入无间地狱,但是收益和风险往往都是对等的。崔亮知道这样逆天改命的机会并不多见,当即表示愿意听命。

宋月蓉自然不会有半分的反对,她只是一介商贾,虽然有几分心机,但实力太弱,依靠朱林才勉强站稳了脚跟,收拢了其他两家留下的摊子,成为济南最大的粮商。

一般情况下,她只能坐小孩那一桌,不能和朱林,崔亮这样的大官坐在一起。能叫她喝汤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

高启强厉害,能和赵立春的上级坐在一起吃饭吗?

“本王会一直呆在济南,筹措粮草,等到大军出粮草告急的文书之后,我便会奋命向着北方运输粮食,到时候你们二人也算是我的后方和支柱,本王不希望出现任何问题。”

相比于朱林对于土地的处理办法,朱樉的做法就更加的简单直接,直接在官府的门前挂出了土地售卖的告示,根据市场上的土地均价进行售卖。

一上午的时间,五千多亩土地便被全部售卖一空,朱樉不知道的是,这件事给他的日后埋下了巨大的祸患。

收缴土地进行分的,本意是为了抑制和缓解土地兼并,将某些地主给革命掉,将他们的土地重新登记给百姓,让百姓有地种给朝廷交税。

这样原本可以让朝廷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百姓不至于无地可种,贵族土地兼并也不会太过严重,可以极大程度的降低百姓造反的可能,也可以延长一个王朝存续的时间。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绝对不能将土地直接售卖。

这么做有两点原因,第一点原因是根本就不能抑制土地兼并,没土地的人没钱,他们就没钱买地,有土地的人有钱,他们就会花钱将土地买走,这样从一个姓孔的地主变成姓王或者姓张的地主。

换汤不换药,本质上没有任何的区别。痛苦的依旧是百姓,倒是应了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辞赋。

穷苦的百姓照样没有地,土地兼并的循环并没有被从中打破,只不过是换了一家地主。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消息传播的滞后性,官府一般会和地主勾结,甚至有的当官的本来就是小地主。

www.xqifzw.com 小七小说网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