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页(第1页)

三更雨映离愁,因为太精妙贴切,就像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中&ot;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ot;的妙句引发后世文坛巨大震撼一样,温庭筠发明创造了妙喻之后,古人多有化用,沿成词中一成俗。容若此词中所述的心情和心境,与飞卿词大同。这种&ot;盗意&ot;不&ot;盗境&ot;的高杆学习法,比宋之问杀外甥夺句(见《唐才子传》,真假待定。)的搞法可高明多了。这两阕《山花子》,都有&ot;人到情多情转薄&ot;之语,也许容若本人对此句是特别感慨良深吧!情感是共通的,却也是渐入的。&ot;真个&ot;这看似极平常极淡的两字,却是光亮,值得再三玩味,少了这两个字品不出容若心比秋莲苦。前番是情深转薄,现在是情深到无。还要加上&ot;真个&ot;两字强调,越读越有&ot;愁多翻自笑,欢极却含啼&ot;反语意味。人什么时候才说反语,是身不由己时,还是言不由衷却不愿被人看破时?反语一旦读穿了,比直语更让人心酸。&ot;而今真个不多情&ot;看似比&ot;而今真个悔多情&ot;果决,其实心意更凄绝。不多情的人像自绝了天日的树木,即使生长,也在幽暗冷腻的沼泽里。古人认为鹧鸪的叫声像在说&ot;行不得,也哥哥&ot;。长亭作别,连鸟都懂得愁苦,愿你不要远行。套用恒温的那句感慨就是&ot;木犹如此,人何以堪。&ot;如非必要,不要离别。因为时间会冲淡感情,人生却又是矛盾的,有时候惟有离别才能更深地体会到被人牵挂的温暖和快乐。我憎恨离别。但若,离别能你牵挂我,我愿意--离开你。摊破浣溪沙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葬名花】最初读到《红楼》时很为黛玉葬花的艳美惊动,不知道曹公是怎么想出来的。这种经典的场景,在以往的文学名著里还没有如此完美地被呈现描绘过。后来,读到《饮水词》看见纳兰词中每多&ot;葬花&ot;的字眼:&ot;葬花天气&ot;,&ot;一宵冷雨葬名花&ot;等语,才知道任何艺术都是有迹可循,包括&ot;黛玉葬花&ot;。说雪芹受了容若的启发是有根据的。雪芹的祖父曹寅和容若同为康熙近臣,相交甚深,对容若生平之事也有所了解,祖辈的讲述让故事渐渐传下来,何况还有《饮水词》做注解,文人的心思细密,以雪芹的聪明想了解这些往事并不困难。在写《红楼》时适当的化用这些凄艳往事,衍延而成一段经典也在情理之中。《世说新语》称:&ot;谢道韫神情散朗有林下风。&ot;谢道韫这样的女子,气质清华。她的风致不但使当时人为之心折,在千年以后仍被人津津乐道。容若在《饮水词》提及恋人屡有&ot;谢娘&ot;、&ot;道韫&ot;、&ot;柳絮&ot;、&ot;林下风&ot;等语。苏雪林论证容若恋人姓谢,不是无凭。但若据此推断黛玉姓谢,恐怕会惹得一干红迷跳脚。只是通过容若的描述和引用可以相信,他的恋人必定是一个气质出尘,才华出众谢道韫式的女人,如果形象一点,我们可以想象她是接近林黛玉的类型。关于女人,中国文学史上有两大经典而不可超越的比喻,一是源自《诗经-桃夭》的比喻,将女人比做花;二是出自汉成帝妃合德的&ot;红颜祸水&ot;一词。&ot;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ot;容若完美而洗练地将两个关于女人最美最诱惑的说法结合起来,带出一种凄艳如落花流水的意境,其间暗用杨妃典,有生有色,与凄切中显现出一种华丽的悲哀。这阕《山花子》堪称容若词的代表作之一,将典故与情语交织运用自如。情思绵邈,冷峭绝伦,浅显中有深意,带出无限惆怅萧瑟。几乎,这是一首没有写明是悼亡的悼亡词。悼的是谁,应不是卢氏。因为卢氏是高门名宦之女,嫁与纳兰,正是郎才女貌,门当户对。纵然早容若而亡,也不过是福薄缘浅,谈不上&ot;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ot;的飘零。我是赞同清无名氏《赁庑笔记》中的说法:&ot;纳兰容若眷一女,绝色也,有婚姻之约。旋此女入宫,顿成陌路。&ot;《饮水词》中哀婉之作,很大一部分是为此姝所作。爱人死去埋骨黄沙。因是帝嫔,容若只能将这痛苦压心里。伫立风中,满心愁绪无可诉说,皇帝的女人不可染指,连思念都要格外小心。

www.xqifzw.com 小七小说网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